本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伴随IT产业的高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网络用户在世界各地的迅猛增长,一种附着于多种信息技术、跟随因特网的触角四处蔓延的新形式的文化浪潮——赛博文化(Cyberculture)登上了世纪末的舞台。它首先在美国掀起波澜,继而荡漾于全球各地,引起世界文化艺术界、学术界、政府机构等许多领域和部门的广泛关注。有关研究或阐释赛博文化的杂志、网站、科研机构或社会组织在欧美等地也竞相粉墨登场。1996年,马克·德瑞(MarkDery)在形容二十世纪末赛博文化兴起的速度时,竟运用了“第二宇宙速度”(Escape Velocity)作比喻。
赛博文化泛指一切由电脑、网络技术带来的,或与电脑网络相关的当代文化及文化产品。赛博文化可以说是信息时代的一种亚文化,是通过电子邮件、讨论管理组(listserv)、公告栏(BBS)讨论组、新闻组(Usenet)、网上聊天室(IRC)、万维网(WWW)网站等进行的诸多在线社会交流和社会生活中产生出来的。由于赛博文化是以计算机技术、通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reality)技术以及现代文化艺术手段的全方位利用为基础,实际上,赛博文化涵盖了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数字化文化、可视文化(visualculture)等文化形态。也可以换句话说,赛博文化这个概念比计算机文化、网络文化等提法更全面、丰富地揭示了信息时代新文化的意蕴。
赛博文化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没有一个特定的中心和边界。赛博文化的形成实际上依赖于网民在网上和各种界面上的广泛接触和交流,因此不同信仰和观点的网民都努力在网上建构自己的文化天地。赛博文化呈现出的丰富多样性是前所未有的。在因特网上,我们可以看到女权主义者、无政府主义者、网络崩客和黑客、媒体艺术家等芸芸众生在网络上大肆宣扬各自的纲领;可以看到电子民主、外星人和飞碟、人权和隐私等花样繁多的话题在网上飞来飞去。和我们现实世界里的其他文化一样,赛博文化仿佛是由一个个小村镇组成的大集市,里面既有圣人又有恶棍,既有爱打抱不平的绿林好汉、单纯的理想主义者,又有为针头线脑奔忙的家庭主妇和追逐蝇头小利的商人。形形色色的角色纷纷依托计算机、网络等高技术和传媒,在虚拟社区(Virtual community)和赛博空间中找到生存和发展方式。目前赛博文化的浪潮泥沙俱下,良莠不齐。但我们对此不必过于担忧,相信历史必然会大浪淘沙,优胜劣汰。
赛博文化的兴起之初,首先涌动出边缘文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当主流文化的统治者们还固守在传统的传媒阵地、坚持某些正统规则时,一些喜爱新技术的边缘人群看到了互联网的巨大威力,以及网络即时快捷、交互性、共享性的优势,迅速接受和运用这一新的传媒手段,向主流文化提出挑战。那些受惯了主流文化压抑的各种边缘人群,一到新的精神空间就极力鼓吹绝对开放、自由的理想。在美国,一家名为《赛博文化》的网络杂志宣称,该杂志没有主题,也不想有主题,不受任何原则的约束,对一切事物无限制地开放。一些网络崩客更在网上发出了自主发展赛博文化的宣言。在和主流文化的冲撞中,赛博文化显示自己实力的一个例子是:一位从没有受过正统新闻训练、窝居在好莱坞贫民区的网络新闻记者──马特·德鲁德(Matt Drudge)力拔头筹,成为真正最早报道克林顿总统与前白宫实习生莫妮卡·莱温斯基性丑闻事件的媒体英雄。德鲁德身居陋室,1995年开始在网络上创办自己的报道。如今他的网址已成为华盛顿政府权力阶层、媒体精英们不敢忽视的领地,他也从一个靠卖好莱坞明星住家地图的无名小卒,摇身一变成为网上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专栏作家。更令人惊异的是,德鲁德成功的背后,竟然是他以网络新闻代替主流媒体的理念!
赛博文化是具有高度个体性的文化,它的发展将加速人类文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赛博文化所立身的技术基础赋予了赛博文化的参与者巨大的自主性。由于任何网民都可以介入网上文化的生产和传播,可以自由地检索和消费符合个人口味的信息,在虚拟的网络交流空间上,知识、信息的生产和流动具有了非中心化的特点。这样看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口号就可望在赛博文化下实现。那么,历史上发生过的一个脑袋思考发令、众人集体起舞的现象还能重演吗?
和许多文化形式一样,赛博文化是变动不息的。今天的赛博文化到了明天也许可能就是另一副样子。由于IT技术和虚拟技术的惊人发展,赛博文化比历史上以往任何文化都更活跃和更富于变化。它不断把新出现的技术整合到人们的生活和事业中。在80年代电子邮件和讨论管理组主宰了网络。而到了90年代初网上图书管理员(Gopher)变革了许多部门的组织结构。接着Web浏览器,如因特网探索器(Internet Explorer)、Netscape等软硬件技术把网络从一个以文本为基础的平台,转变为超文本连接的、吸收了多种多媒体技术的平台。我们可以期望未来的动态技术将会改变现在的网络模式,并进一步重新塑造人类对赛博文化的理解。
近几年来,一种业余BBS式的网络文化已经伴随业余BBS网络的建立,以及一群具有相当技术素质和献身精神的青年纯粹精神化的发烧行为而在中国悄然萌发。随着因特网在中国日益普及,更多主流文化的精英们必然会加入到在线交往和生活的行列中。当主流文化和边缘文化进行全方位对话和交融后,我们可以预期,一种更能体现中华民族精神全貌、更健康充满活力的赛博文化不久会在我国繁荣壮大。